養生小貼士
如何養身養心
林醫師分享其治療及飲食調理的各種感受
致每一位:
最近天氣寒冷,分享在衣、食、住、行的養生小貼士。
冬天要預防風寒,建議穿足夠衣物保暖,即使日間天氣溫和,都要準備薄外套,避免直接吹風,穿有衣領或帽可為頭及頸肩擋風,穿長褲可以保暖膝腿。記得不要穿過厚衣服,避免因日間身熱汗出,脫外套再受風寒就容易病了。
冬天養生主收藏,但不應過食太多滋補進補的食物,否則對脾胃太大負擔,不但吸收不了營養,更形成腸胃不適,所以應按照個人的體質來進食相應的食物較好。
如果在家中都感到腳凍,應穿厚襪保暖,雙足溫暖亦有助睡眠呢!冬天要有充足睡眠,戒掉懶床習慣,否則久臥傷氣,越睡越累了。
冬天應做適當日間戶外活動,例如行山,散步以吸收陽氣,有助陽氣運行,保持經絡通暢,不應時常窩在房間內避寒。
如果陽氣不足,經常手腳冰冷,怕吹風,鼻敏感,神疲乏力,可以適當飲用養生酒,本醫館有自家製作補氣活血酒及養陰壯陽酒。另外,可參加三九天灸療法,透過穴位敷貼中藥,溫通氣血,保健防病,如果有其他不適症狀,建議盡快到中醫診治服藥了。
祝各位冬季平安!
香港春天天氣潮濕,分享在衣、食、住、行的養生小貼士。
春天要預防濕邪侵襲,衣物材料上建議棉質,通爽為主。由於天氣漸暖,身體容易出汗,應勤換衣物或準備汗巾,切勿穿著濕透或未乾的衣物,容易誘發皮膚病和關節痛。
春天飲食不宜甜膩及凍食,視乎體質建議辛香的食物或配料,例如韮菜、薑、蔥、蒜等,辛味一般有芳香化濕功效,如果脾胃功能較虛弱,建議煲湯可放淮山、陳皮、生熟薏米等健脾祛濕食材。
香港普遍住宅多潮濕,引致蚊蟲滋生,應開抽濕機或冷氣保持室內乾爽,保持衣物及環境乾淨,為了有效驅除蚊蟲,可用燃燒艾條煙薰房間,效果顯著。
春天日間時間漸長,建議日間多做運動,伸展或散步,讓體內陽氣升發,身心舒展,切勿因潮濕疲倦而常留在室內。
香港人普遍多氣虛,春天容易出現濕疹,或者重墜疲倦等情況,除了服用健脾祛濕的中藥調理,可選擇中藥香囊包,放在睡房或工作間,芳香辟穢的中藥可以達到祛濕醒竅,或寧心安神作用。
祝各位春季平安,愉快!
香港夏天天氣潮濕炎熱,分享在衣、食、住、行的養生小貼士。
夏天炎熱多出汗,衣物材料上建議棉質,以通爽為主,必要時帶備衣物替換。注意的是近中午時段暑熱旺盛,容易耗氣傷津,應避暑及補充足夠水份。如出入冷氣地方,出汗後要擦汗和穿外套避免受風寒。
夏天飲食一般都是清熱消暑,例如白茅根、冬瓜、薏米等食材,可是很多都市人都在室內冷氣工作,還有脾胃虛寒的人士都應避免過多寒涼食物,容易引起腸胃不適,胃脹、腹瀉等,建議從調味入手,飲消暑較涼的湯可放入適量胡椒粉;亦可餐後才食消暑食品如西瓜,椰子水等,以減少脾胃受寒的程度,進食過程慢,多咀嚼,切勿灌吞冷飲。
香港炎熱潮濕,住所開冷氣能保持室內乾爽,注意溫度維持在攝氏24至26度,避免風位直吹,若冷氣地方仍常感手足冰冷,建議可做天灸養生,艾灸等保健,幫助溫通氣血,改善虛寒。
夏天可做適量戶外活動,曬太陽有助溫通氣血,游泳亦可消暑。注意切勿活動太過,否則容易中暑,如出汗過多,常感不夠氣,應盡快到中醫就診服藥調理。
祝各位夏季平安,生活愉快!
香港秋天天氣乾燥清涼,分享在衣、食、住、行的養生小貼士。
秋天是陽氣收,陰氣長的過程,初秋是較為溫燥,秋末近冬為涼燥,如早上及晚間清涼,容易不慎受寒,可準備外套或頸巾,避免頸、肩及頭部受寒;初秋近中午時段天氣稍熱,應注意避免穿太厚衣服導致身熱汗出。
秋天燥邪容易傷肺,飲食一般宜潤燥,建議食材例如:杏仁、淮山、麥冬、百合、蜜糖等,達到滋陰潤肺。雖然雪梨、蘋果一般生果都有潤肺生津作用,但是素體脾胃虛寒或痰濕較多,容易腹脹胃痛的不宜吃太多哦!
秋天對居住環境影響不大,但皮膚、眼睛和口腔較易乾燥,建議適當使用潤膚品、人工涙液和飲足夠水。若有皮膚問題,例如濕疹,主婦手,皮膚乾燥等症狀,可用凡士林或無化學成份的潤膚品舒緩症狀。另外,本醫館亦有自製止癢消斑膏,大部份病人使用後有明顯改善。
此外,秋天葉枯,萬物收斂的景象容易影響我們有悲傷的情緒,所以在情緒上要懂得適應平靜,千萬不要沉醉於憂愁之中,可以練氣功,行山,參加興趣班等等,內觀自省,讓身心靜下來,允許自己放鬆。
祝各位秋季平安,生活愉快!
身體不適小處理
應盡快休息,並冰敷處理最少半小時,寒性收引,有效減低瘀腫情況,令局部患處盡快停止內部出血。如果劇痛,有機會傷及骨,甚至關節脫位,應盡快到急症室檢查及跟進。
如果坐車坐船感到頭暈,除了閉目休息,食糖外,亦可柔按內關穴,有效止暈止嘔,舒緩頭痛胸悶。位置在前臂掌側,腕橫紋上2寸,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。有拇指尖輕壓持續1-2分鐘,兩手交替。
如不慎吹風,感到怕凍怕風,打噴嚏,流鼻水,頭痛,可以家中切四片生薑,加少量紅糖及水煮沸後飲用,如感到身熱,顫抖,出微汗,即發汗解表,有效治療感冒。如果症狀嚴重,應盡快到中醫就診。
如果沒有食辛辣煎炸,燒烤燥食而感到咽痛咳嗽,身熱,可能外感風熱,可以用薄荷葉4片,菊花6朵適量熱水沖泡2-3分鐘後飲用,有效清熱利咽。
如果不慎食過飽引致胃腹脹痛,除了飲一杯熱紅茶外,可以手掌逆時針打圈方向柔按腹部,或者沖一杯熱薑茶飲,噯氣後即可緩解。
生活小錦囊
有很多人因為坐姿不良而致腰臀部肌肉受傷,引致腰、臀、腿部肌肉緊張或痹痛。注意先坐對的地方,最好是硬椅,高度適中雙足掌貼地,不能「翹腳」或腰背後倚,應該伸直腰背,腹部微縮就最好了
站立建議雙腿平肩寬,重心平均雙腳,避免側重一邊,亦要收肚提氣,微收臀部,否則盆骨前傾引致腰傷,另外都要展胸頸直不寒背,減少頸部肌肉勞損
我們進食急速,沒有詳細咀嚼就吞嚥,會加重脾胃負擔,容易胃脹噯氣等不適症狀,所以進食要慢,可以加一些腰果、杏仁、芝麻、杞子伴食,提醒自己盡量咀嚼10-12次才吞嚥。
不少上班族工作時為了減少小便次數,當飲水時一口氣狂吞,或者甚少飲水。但是我們每日都要飲適量的水才能維持正常活動,而飲水過急都可以飲傷脾胃,所以飲水建議每次一小杯的飲,大約25-50毫升。另外切忌飲凍水或冰水,建議飲室溫水或暖水。
如果有便意但排便時感到乏力,建議不要久坐多於10分鐘,容易引致痔瘡,應該起身活動,建議飲暖水或雙掌在腹部逆時針推按20圈,有助排便通暢。